图片名称

民生通惠庄粤珉:保险资管第三方业务独具优势


分类: 新闻动态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5-24 09:17

经济观察报 姜鑫

随着保险资管公司管理规模的不断增长,第三方业务已经成为各家公司资管业务的重要一级,其所贡献的管理费收入更是呈现超过管理母公司保险资金收入的态势。

以成立四年的民生通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民生通惠)为例,截至2015年底,总资产管理规模突破2800亿,但其中受托管理母公司资产规模仅约490亿,其余均为第三方业务管理规模。

本期险资领军人物系列访谈聚焦民生通惠副总经理庄粤珉,听其阐释保险资管机构第三方业务的机遇和发展。

在庄粤珉看来,面对着基金和券商带来的竞争压力,以安全为第一要素的保险资管机构有着独特的优势,但也面临着掣肘,其同样专业的管理能力也需要市场的检验和发掘。

三方业务优势多

经济观察报:你如何理解第三方业务,公司的第三方业务主要包括哪些板块,是如何进行划分的?各个板块的规模如何?

庄粤珉:所谓的第三方业务,我的理解是基金、券商资管及券商投行的一个综合性的业务,也就是说管理非自有资金的所有的外部资金。第三方业务涵盖的范畴有投行类和第三方委托管理。投行类业务包括基础设施债权计划、不动产债权计划、资产支持计划及发行资管产品。所谓的资管产品,我们叫做组合类产品,它的投资范畴就是固收、权益等资产。

民生通惠的第三方业务主要分为两大业务板块和六大细分业务。两大业务板块为投行业务板块和资产管理业务板块。六大细分业务主要为投行业务板块项下的资产支持计划、基础设施债权计划,不动产债权计划和资产管理业务板块项下的受托业务、投顾业务、资产管理产品等。

在受托管理母公司资金的基础上,公司拓展与同行其他保险公司及银行的合作,目前受托了二十余家客户,受托规模近300亿元;投顾业务方面,公司植根于前期的通道业务合作,与多家商业银行进行了深度合作;在产品业务方面,已发行了90余只资产管理产品,主要分为混合类和固定收益类。

经济观察报:公司第三方业务的客户主要有哪些?

庄粤珉:主要客户就是银行和保险,我们有两个团队,一个团队是面对银行,另外一个团队是面对保险同业。目前管理银行和保险的资产规模差不多,但我希望可以参与更多的银行委外业务。

经济观察报:发展第三方业务过程中,保险资管与券商和基金相比会有哪些区别和优势?

庄粤珉:保险资金的优势蛮多的,就资产配置来讲,保险资管机构百分之八、九十的配置都是配置在固定收益类资产上,这样的资金属性与银行的资金天然吻合。以银行的委外业务为例,银行的资金与保险机构的负债二者是有成本的,基于这样一个前提,保险资管机构所有的投资都是以安全为第一要素的,在安全的基础之上追求一些收益与银行理财的出发点一致。

从参与角色方面讲,保险资管机构不仅仅是纯粹的投资者,还可以是发行者。以投行类业务为例,保险资管可以发行基础设施债权计划,不动产债权计划和资产支持计划,就相当于券商的投行或者银行作为发行方的角色。与券商和基金等单一的卖方角色相比,保险资管既是卖方又可以是买方。实际上第三方业务其实可以理解为卖方业务,它跟基金和券商资管类型是一模一样的,范畴还会更宽一些。在发行项目的时候,保险资管会以买方的角度去看,通过判断未来这个项目值不值得买,来决定这个项目是否值得发行。

经济观察报:与券商和基金相比,保险资管机构是否存在劣势或不足?

庄粤珉:保险资管机构的确面临着一些束缚。设立保险资管公司并不仅仅是管好母公司的资产,还要替其他机构管理外面的钱,这就面临着基金和券商的竞争压力,但监管上又相对较严格,所以业务开拓起来并不容易。

期望保交所运行

经济观察报:在创新业务方面,民生通惠与阿里巴巴发行了保险业首个项目资产支持计划,随后又与远东租赁发行了资产支持计划产品,公司是如何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上先行一步?

庄粤珉:民生通惠在资产支持计划这一块一直是比较领先的,公司倾注了比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推这块业务,发行了业内第一单阿里巴巴小贷资产支持计划。当时阿里巴巴跟信托和券商做资产证券化项目,我觉得保险资管应该也能做这类业务,于是就跟阿里沟通,希望尝试参与。后来我们经过努力,成功运作了这个项目,在行业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接着又连续做了该项目的第二期、第三期。后来《资产支持计划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公司又上报了与远东租赁合作的产品。

经济观察报:在做资产支持计划时对基础资产有怎么样的要求?

庄粤珉:对基础资产挑选很谨慎,首先基础资产没有法律瑕疵,其次要有比较充沛的现金流可覆盖计划的负债,再者对于部分区域和产能过剩的资产也比较谨慎。

经济观察报:目前来看,市场上有保险资管发行的资产支持计划并不是很多,在该类业务的开展上是否存在困难?

庄粤珉:这块业务的确难做,因为外部需面临白热化的竞争,这个竞争主要来自于信托和券商。由于证监体系下的资管公司做资产证券化业务,审批较为简单便捷,也可选择在交易所上市,通常被市场认定为标准化产品,总体成本会少很多,而保险资管开发的同类产品目前还算非标性质,成本会高一些。但很多客户也看好保险市场的长期稳定资金,站在这个角度讲,我非常希望保交所尽快开起来,让险资的ABS产品挂牌,当市场认为这个产品属于标准资产,才能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保险资管的竞争力。

另外,很多融资主体是在银监体系下的,保险资管机构也会面临监管条线掣肘。此前,公司曾计划发行的一款资产证券化产品,产品已经过了保监会审批,但在即将发行前,却遭遇了融资方监管障碍。

经济观察报:6月,保监会要求各保险资管公司清查规范银行存款通道等业务,并收紧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公司是否受到了影响?

庄粤珉:通道业务当时是保险资管的一个政策红利,因为保险资金存在银行属于企业存款,不属于同业,所以享受一定的利率政策。通道业务在公司成立之初确实支撑了我们的业务发展。一般来说,债权计划、不动产计划等项目的储备得需要一两年的时间,通道业务在我们第三方业务起步阶段贡献了一大部分收入来源。

规范清理通道业务我是比较支持的,因为该类业务的确存在较大的风险。从我们的经验来看,主要就是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这类风险可以从几个方面控制:首先要核实业务的真实性,要从不同的渠道去核实。第二,确保其每个经办人员的真实性。第三,还要保证开户的真实性和存单的真实性。

关于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因为保险资管发行的产品主要面向机构,并没有放开对个人的销售,且有其他的一些限制,所以规模其实并不是很大。监管的收紧,应该对个别保险资管的业务会有较大影响,整个行业受影响并不大。